邁瑞醫療於2024年5月11日發布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回答了投資者關心的問題。邁瑞董事長李西廷、董事兼總經理吳昊、財務負責人趙雲、董事會秘書李文楣、獨立董事梁滬明接待。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text-align: center;">
問:請問邁瑞對標的全球競爭對手是誰?目前邁瑞和對方的差距主要在哪方麵?公司預計需要多久趕超競爭對手?
答:作為全球前五十醫療器械榜單中唯一一家總部位於發展中國家的公司,邁瑞選擇了一條和歐美日公司截然不同的成長道路。從監護儀、血球、超聲等業務開始布局,邁瑞目前已經建立了生命信息與支持、體外診斷、醫學影像三大業務線,並在微創外科、心血管等領域持續擴大布局力度,逐漸成為向醫療機構提供醫療設備、體外診斷試劑、高值耗材等整體數智化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未來還將繼續橫向拓展更多的新業務領域。目前,邁瑞的監護儀、麻醉機、呼吸機、除顫儀、血球、超聲等成熟業務在全球範圍已經實現了技術引領,並且這些業務在全球的市場占有率也已實現市場前三的地位,其中超聲首次實現全球第三。但我們也清醒地意識到,未來成長空間巨大的化學發光、微創外科、心血管等高增長潛力業務的技術創新能力目前相較進口品牌仍存在一定差距,邁瑞將繼續在這些領域傾斜研發資源,不斷尋求技術創新突破,爭取早日在這些領域也實現技術引領。問:《關於加強重症醫學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文件要求提高ICU床位,請問這對公司是否有積極的意義?公司的哪些產品和服務可以應用到ICU建設?答:《關於加強重症醫學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重症醫學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是健康中國建設和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重大突發事件救治體係的重要舉措,對於維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國內人均ICU床位數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專科ICU 病房建設正方興未艾,未來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邁瑞能夠提供相對完整的ICU 產品解決方案,在ICU科室中涉及的主要產品如監護儀、呼吸機、輸注泵、除顫儀、吊橋、POC超聲等具備較強的產品競爭力。除此以外,公司推出的“瑞智聯”IT解決方案能夠幫助醫院實現一係列重症設備的互聯互通,對於提升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風險和繁重勞動、實現醫生的遠程診療等方麵有著重要意義。未來,公司還將加大重症學科的臨床信息係統的投入,通過AI的方式最大程度賦能 ICU 病房實現智慧診療,為臨床帶來更大的價值。問:請問橫向對比來看,目前邁瑞的數智化建設與國際醫療器械巨頭相比的情況如何?答:考慮到全球經濟環境麵臨著諸多挑戰,且在人口老齡化的必然趨勢下,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均存在醫療控費降本、提質增效的強烈訴求。以廣闊的業務布局和大規模的存量裝機為基礎,邁瑞實現了臨床數據、醫療設備、IT 係統的深度融合,構建了開放的、可生長的“三瑞”生態係統, 打通了設備間的數據孤島,為醫療機構帶來了顯著的臨床價值與管理價值的同時,幫助邁瑞走過了數智化轉型的前兩個階段。當前,醫療行業麵臨AI+的奇點時刻,為了更好地滿足臨床的訴求,以邁瑞為代表的醫療器械企業已先行開啟了下一階段的數智化轉型,行業將進入到AI 全麵賦能臨床的數智化生態階段。由於在前兩個階段紮實的能力積累,以及對行業痛點及臨床需求的深刻理解,這一次邁瑞將有望居於引領者的位置。未來,數智化將成為我們持續高速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並帶領邁瑞向全球更高的行業地位發起衝擊。問:醫療器械行業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是具備戰略意義的產業,歐美市場也是公司比較重要的增量市場,請問公司是否有被歐美製裁的風險?
答:邁瑞一向積極踐行自由貿易理念,嚴格遵守世界各國法律法規及監管要求,以依法合規為底線參與市場競爭。經過過去二十多年的耕耘,公司在歐美市場已經布局了含營銷、用服、IT、人力、財務等職能合計超過千人的團隊。同時,歐美市場因控製醫療開支的需要而追求更具價值的產品方案的核心訴求沒有變化,這和邁瑞的數智化解決方案能提供的價值是高度吻合的。展望未來,千變萬化的國際環境可能是公司長期要麵臨的發展趨勢,這對一家堅定出海的企業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但邁瑞有底氣、也有能力做好國際化業務。首先,醫療提質增效和控費降本是全球絕大部分政府和醫療機構都渴望實現的,而邁瑞通過多維度的技術創新在滿足臨床需求上逐漸開始引領,同時中國強大的工程化能力所帶來的質量和成本優勢未來長期存在。
其次,經過二十多年的海外業務發展,邁瑞已經培養起了一套相對成熟的組織能力,這種稀缺的組織能力是在一定的時間窗口內通過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而形成的。通過結合內外部的方式,公司預計今年底之前有至少10個海外本地化生產將啟動,這對於加快邁瑞在海外公立市場和中大樣本量客戶突破上有著重要意義。問:請問公司在發展中國家主推的產品策略是什麽?是否有發展中國家市場份額提升的目標?答:發展中國家作為公司長期的增長引擎,公司自2018 年以來對這些市場的營銷體係和管理架構進行了深遠的變革。首先,為了將營銷人員從過去繁瑣的下單、發貨、物流等日常工作中釋放出來,公司已經逐步上線了全球統一和高效的報價係統、費用管理評價體係和經銷商自主下單係統,並全麵優化迭代了商機管理係統。其次,將國內市場“切得細、吃得透、綁得緊”這一成功的營銷理念複製到發展中國家,建立多維度、矩陣式的營銷隊伍,要求營銷人員與臨床客戶緊密結合,提升客戶粘性的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臨床和學術需求,並建立健全完善的經銷商管理體係和考核製度,提高營銷管理的係統性和精細度,大幅提升組織內部的協同效率,促進團隊高速成長。根據公司統計,2023 年邁瑞在發展中國家的平均市占率僅不到9%,如果再加上因進入心血管業務而帶來的可及市場空間,市占率水平將更低。未來,通過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國際營銷係統不斷的升級優化、海外本地化平台的加大建設,發展中國家的市占率水平將逐步向國內市場靠攏。問:國內市場整體需求是否已經回暖?公司對於2024 年第一季度國內市場增速降低有何應對策略?答:2024 年一季度公司各項業務的推進情況基本符合預期,收入增速相對較低主要是受到了基數的影響。2020 年以來,每個季度的訂單情況因采購需求受到了疫情極大的擾動而分布不均,2023 年上下半年市場需求的劇烈波動更是加劇了分布不均的情況,去年上半年占全年收入比重達到了53%,下半年隻有 47%,而正常年份的上半年收入占比通常略微低於下半年。從外部環境來看,2024 年以來國內醫療行業整頓活動逐漸進入常態化,醫療設備更新項目預計下半年開始也會有所貢獻,同時國際市場仍有很大的份額提升空間。從內部來看,今年各產線均有重磅產品的放量機會,例如微創外科的耗材類業務如超聲刀、腔鏡吻合器即將放量;化學發光預計新增的約20 個全新的核心項目將對試劑產出帶來顯著的增長貢獻;全自研自產的TLA 流水線 MT-8000 的新增裝機量有望超過曆史存量裝機;超高端超聲Resona A20 在放量的同時將加速超聲業務在全球範圍高端醫院的突破。因此綜合來看,我們對於完成全年既定的增長目標充滿信心,收入增速將呈現下半年加速的趨勢。問:根據公司未來加大並購力度的發展戰略,請問公司在防範商譽減值上有哪些有力的措施?答:自 2008 年啟航全球並購之路以來,邁瑞在並購效率、標的數量、尤其是整合深度上均領先於國內同行。憑借豐富的並購整合經驗,邁瑞對被並購標的進行了一係列的賦能,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司業務的可持續快速發展,同時盡可能地降低了商譽減值風險。未來幾年,公司將結合全球各主要市場特點及發展機會,進一步優化強融合、可複製、高成長性的並購整合平台,通過具備戰略前瞻眼光的並購交易,整合全球範圍內的全產業鏈前沿技術、提升現有業務在中高端市場的綜合競爭力,加大成長型業務的市場占有率,同時在新業務領域進行不斷探索,尋找進一步的持續增長空間。問:公司合同負債有大幅減少趨勢,請問是目前在手訂單減少了嗎?答:2023 年合同負債變化的主要原因是2022 年四季度國內ICU緊急采購訂單量過大,同時公司產能緊張導致無法及時交付,因此使得2022年底合同負債的金額顯著高於正常水平。事實上,公司主要通過統計商機來判斷未來訂單的能見度,目前商機金額水平正常,2023 年底國內醫療新基建待執行商機仍超過 200 億元。問:請問 2023 年有 2 億左右無形資產/客戶關係計提減值的原因?答:主要是由海肽生物的無形資產中的新冠相關客戶關係減值所導致。問:請問公司控股股東所質押的股份是否存在平倉風險?最近一年有減持股份的計劃嗎?答:公司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情況請參考公司於2024 年3月29日披露的《關於控股股東部分股份解除質押的公告》(公告編號:2024-007),控股股東質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為 13.20%,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為3.23%。公司未獲悉控股股東所質押的股票有被平倉風險,股票質押不會對公司的控股股權及生產經營活動造成任何影響。此外,公司的控股股東目前也沒有任何減持計劃。未來,公司將持續嚴格按照規定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問:請問公司是否會增加在環境保護方麵的資金投入?未來是否會披露更多環保方麵的信息來提升公司的 ESG 表現?答:邁瑞醫療已形成完善的可持續發展管理體係,全麵規劃、落實、監督及檢查可持續發展六大關鍵領域的係統性工作。2023 年,邁瑞在MSCIESG 評級躍升至 AA 級,榮獲 EcoVadis 2023 年度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銀牌獎,位列“中國 ESG 上市公司先鋒100 榜單”前十名。在環境方麵的外部評價中,我們在 MSCI ESG 評級環境管理維度獲得滿分,在氣候相關的 CDP 評級中,公司提升至 B 級“管理階段”。公司高度重視環境保護,關注氣候變化等全球性環境問題。我們將綠色環保理念融入公司運營的各個環節,加強能源與資源管理,積極推動清潔能源使用和節能減排技術應用,穩步推進集團 2030 年碳減排目標的實現,2023 年集團碳排放強度較2022 年下降 8.51%。公司上市以來已連續五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相關詳細信息可於報告查閱。